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色噜噜在线观看,狠狠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无码热综合无码色综合

人民網
人民網

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新時代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越鑄越牢

本報記者 李昌禹 劉博通
2024年09月27日08:4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非遺技藝展示、民族風情表演、充滿地域特色的美食……走進位于北京蒙藏學校舊址的中華民族共同體體驗館,正在開展的2024年第三期中華優秀文化體驗項目精彩紛呈。

  “我們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各民族文化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傳統月餅制作、河湟刺繡、民族歌舞等一系列沉浸式的觀賞體驗,讓各地游客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中華文化的氣度神韻。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謀劃部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推動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為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勉勵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盟誓代表后代時強調:“各族人民都要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牢記心間、融入血液,共守祖國疆土、共建美好家園,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越開越絢爛。”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新時代民族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特點,深刻把握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民族工作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謀長遠之策、行固本之舉,創造性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重大論斷,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形成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引領民族工作在創新發展中邁上新臺階,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了新的歷史性成就。

  從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鮮明提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到在黨的十九大上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并推動其寫入黨章;從在2019年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強調“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做好各項工作”,到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治疆方略,再到“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為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從天山南北到西南邊陲,從雪域高原到塞外草原,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入民族地區同各族群眾廣泛交流,在多個場合深入闡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深刻內涵和重大意義——

  在內蒙古考察時指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也是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

  在青海果洛西寧民族中學考察時提出,“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學校思政課的一個重點”;

  在寧夏銀川市金鳳區長城花園社區考察時強調:“要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把各族人民的心緊緊連在一起,把各方面的力量廣泛凝聚到一起,共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共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盛舉。”

  …………

  思想的火炬,引領前進的步伐。實踐證明,新時代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根本在于有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掌舵領航,根本在于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族群眾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團結一心、攜手并進,政治上更加團結統一,經濟上更加共富共享,文化上更加創新交融,社會上更加互嵌共融,生態文明上更加持續發展,“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成為新時代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生動寫照。

  各族人民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每逢周一或重大節日,在新疆塔城市新城街道哈爾墩社區維吾爾族居民沙勒克江·依明家的小院里,總會舉行一場莊嚴的升國旗儀式。

  “國旗是國家的象征,看到國旗,就會想起偉大的祖國,大家的心就在一起了。”沙勒克江·依明說,在他10多年的堅持帶動下,越來越多的人來到他家的小院里參加升國旗儀式,其中有附近的漢、維吾爾、哈薩克等多個民族居民,也有慕名而來的外地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要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黨的十八大以來,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區各項工作不斷向縱深發展。

  ——將“中華民族”寫入憲法,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寫入新修訂的立法法、地方各級人大和政府組織法等法律,推動多個地方制定民族團結進步條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逐步被納入法治化軌道。

  ——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樹立和打造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進教材、進課堂、進評價體系,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融入國民教育、干部教育、社會教育之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深入推進,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奠定堅實的思想和文化基礎。

  ——組織出版首部高等教育鑄牢教材《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教育引導各族學生堅定“五個認同”,牢固樹立“四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

  “我熱愛這片熱土,這里不僅養育了我,還養育了阿爸以及像他一樣的‘國家的孩子’。”在內蒙古陳巴爾虎旗海拉圖嘎查,護邊員巴特朝格圖自豪地說。

  巴特朝格圖的父親曾是“三千孤兒入內蒙”的親歷者,“阿爸總說自己是國家的孩子,我們與各族同胞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嘎查里有地方失火,巴特朝格圖發動牧民一起滅火;游客的汽車陷入泥地無法前行,他主動上前幫忙推車……多年來,巴特朝格圖為維護邊境持續安全穩定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這里有哺育我們的草原,有不同民族的親人,我有義務做好巡邊護邊任務,守護好我們的共同家園。”巴特朝格圖說。

  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各地各部門制定政策規劃,加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體系建設,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更加熱愛、更加自豪、更加自信,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各族人民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共同向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

  “跟著共產黨,阿佤人民唱新歌……”對著直播間的鏡頭,云南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縣馬散村黨總支委員娜能笑盈盈地唱起歌來,歌聲婉轉。

  在她運營的“西盟姐妹”直播間里,娜能向網友展示了一個現代化和美村寨的樣子:翠綠的茶園、咖啡園錯落分布,整齊劃一的獨棟雙層小樓上紅旗飄飄,觀光棧道、工藝品展廳等旅游設施齊全,村民們跳起佤族舞蹈,自在奔放。

  馬散村的幸福生活,是中國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共創美好生活的一個縮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一個民族也不能少。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擺在全國改革發展全局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出臺的政策措施之密集、扶持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為民族地區發展注入勃勃的生機和活力,民族地區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

  曾經泥濘的道路變成了干凈整潔的硬化路、村民們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從土坯房搬進了窗明幾凈的新居……這些年,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三河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曾經的“窮窩窩”變成了美麗家園。

  群山懷抱中的三河村是個典型的彝族村落,曾經受制于交通條件和產業結構等,經濟社會發展滯后。“這些年來,在中央財政少數民族發展資金的支持下,路暢通了,產業發展起來了,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吃上了旅游飯,大家日子越來越美了!”三河村駐村第一書記劉國富高興地說。

  產業扶持、資金投入、易地扶貧搬遷、教育提升,一項項扶持政策扎實落地;生態飯、旅游飯、文化飯,致富渠道不斷拓寬,民族地區現代化進程不斷加速,為各族群眾生產生活帶來全方位的進步。

  “大網電”點亮了位于帕米爾高原上的峽谷村莊;云南獨龍江鄉大山深處有了5G網絡信號;鄂倫春族在黨和政府的扶持下,走出“高寒禁區”,看病不愁……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和堅強領導下,420個位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28個人口較少民族全部實現整族脫貧。民族地區同全國一道打贏了脫貧攻堅戰,實現了全面小康。

  當前,民族地區教育、醫療、交通、水電等基本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更加健全、覆蓋更加廣泛、保障更加有力。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各民族共同向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

  各族群眾唱歌跳舞在一起,生活居住在一起,工作奮斗在一起,中華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壯家生來愛唱歌,這邊唱來那邊和,山歌聲聲伴酒喝,春夏秋冬都快樂,嗨嘹嘹啰……”廣西南寧市良慶區良慶鎮蟠龍社區,一陣陣悠揚的歌聲從社區文體活動室傳來,洋溢著歡快的氛圍。

  蟠龍社區常住人口2.7萬人,社區內居住著漢、壯、瑤和仫佬等多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約占三成,是個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社區。

  “多元的民族文化在這里交匯交融,迸發出強大的活力。居民們常常會帶來侗琵琶、壯族八音等民族樂器,大家在演奏排練中其樂融融。”蟠龍社區黨委書記劉雁琳說,社區積極為各族群眾創造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條件,各民族群眾在社會生活上團結互助、相親相愛的氛圍更加濃厚。

  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重要途徑。

  黨的十八大以來,為順應各族群眾大流動、大融居的趨勢,我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從居住生活、工作學習、文化娛樂等日常環節入手,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創造了良好條件——

  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相關政策持續出臺,“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計劃”“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等持續開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臺和載體不斷豐富。

  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全面深入持久推進,2012年以來,全國已累計命名2055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民族團結進步已經拓展到企業、鄉村、機關、社區、學校等。

  推動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幫助少數民族群眾融入城市,將他們納入城市公共服務體系,提供其所需要的各項公共服務,依法維護其合法權益。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各族兒女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度和廣度前所未有。

  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三營鎮鄭家莊,漢、白、彝、藏、納西、傣、傈僳7個民族在這里和諧共居、親如一家,成為遠近聞名的一道風景線;

  在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臺江縣臺盤村,“村BA”成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聚會;

  在青海西寧市城西區文匯路街道文亭巷社區,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共同發展,留下不少民族團結的佳話……

  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各民族人心歸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團結奮進的強大精神紐帶。在攜手并進、共同邁向現代化的征程中,各族群眾打造了東西部對口扶貧協作幫扶的“閩寧模式”,演繹了廣東珠海與云南怒江對口幫扶、守望相助的“江海情深”,對口援疆、對口援藏中更是結成數不清的“親戚”、留下無數感人的故事。

  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各族群眾唱歌跳舞在一起,生活居住在一起,工作奮斗在一起,中華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中華民族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鑄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必將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實現。各族人民團結一心、并肩奮斗,推動中華民族成為認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強的命運共同體,正朝著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 人民日報 》( 2024年09月27日 03 版)

(責編:王帝元、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