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新發現:吉林省有三處長城遺跡,占據兩個全國“之最”【2】
人物
通化縣文物管理所所長王利:
“干了這一行,就要干出名堂”
“走!帶你們去看大南溝東山烽燧。”通化縣文物管理所所長王利熱情地招呼著,好似迫不及待介紹我們與他的一個老友會面。
大南溝海拔480米,被茂密的植被覆蓋,一眼望去全是綠色,根本看不到路。采訪團隊緊跟王利的腳步前行,踏上松軟的山土,跨過深深淺淺的水坑,低頭彎腰,穿行在自由生長的植物天然障礙中。腳下是雜草、枯木,手還得時不時披荊斬棘。沒一會兒,記者已是汗流浹背、狼狽不堪。再望向前面的王利,仍然雙手背后、大步流星……
這樣的山路,對王利確實不算什么。吉林省境內的漢代烽燧線,就是王利和他的隊友們一次次攀爬、一步步丈量、一點點繪就的。
2005年,吉林省考古研究所開始對通化縣縣城西南的一處遺址進行考古發掘。那一年王利25歲,他主動報名,“既然干了這一行,就要干出點兒名堂來!”
出于對考古事業的熱愛,非考古專業畢業的他說:“不會就自己學唄,什么學科都一樣,慢慢積累吧。”跨學科、跨領域、跨行業,艱苦的學習過程被王利一句帶過。“第一次發現遺跡,是最激動、最有成就感的時候。”2010年初夏,吉林省成立長城資源調查小組,對秦漢時期長城遺址展開調查。王利在組里主要負責調查、發掘、采集信息和考古繪圖。從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旺清門鎮孤腳山開始,途經通化縣三棵榆樹鎮、英額布鎮、金斗鄉,一直到通化縣的大茂山,全程50多公里。
長城依山而建,通常山的最高處會有遺跡,所以踏遍每一處山峰是調查組的目標。那時還沒有地圖軟件,很多山都沒有路,隊員們就手腳并用直爬。每天從早上7點到晚上6點,野外作業10余個小時。幾瓶礦泉水,一個大面包,頂多有點兒榨菜、香腸,就是大家一天的干糧,十幾公斤重的儀器設備才是他們最重要的行囊。“我們用兩個多月時間把從遼寧省一直到吉林省通化縣兩側的上百座山都爬遍了,最終在十幾座山中發現了長城遺存”,王利說。
說話間,已經來到半山腰,身后是大片的平原,視野非常開闊。王利打開隨身攜帶的奧維地圖,那上面有他自己標記的200多個點位,幾乎每一處都有故事。他說:“考古人員現在的技術裝備比以前強太多了。作為一名文物工作者,我們有責任將長城這一祖先留下的寶貴財富保護好,讓它世世代代傳下去!”
王利的語氣很平靜,而我們卻感受到一諾千金的力量。
長城,也正是因為有了無數個王利,才得以煥發光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