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中國”調研行
品牌吉林|“撒”向太空的“星星”
很多人對中國航天產業的印象都是,發射衛星火箭那是“國家隊”才能干的事兒。
2014年12月,脫胎于中國“光學搖籃”——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的長光衛星正式成立。它是我國第一家商業遙感衛星公司,也是東北地區首家“獨角獸”企業。
成立10個月后,我國第一顆自主研發的商用高分辨率遙感衛星——“吉林一號”發射成功,開創了我國商業衛星應用的先河。
與省同名,“吉林一號”不僅是吉林省衛星產業“撒”向太空的“星星”,更是吉林省高質量發展“無中生有”最閃亮的樣本之一。
“個頭”越來越小的“吉林一號”組星等比模型。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向太空“撒星星”,需要“星星”小,需要“星星”輕,更需要“星星”多。
2023年6月15日,“吉林一號”高分06A等41顆衛星成功發射,創造了我國航天歷史上單次發射衛星數量最多的紀錄。
從一箭4星到一箭41星......“吉林一號”目前在軌衛星數量已增至108顆,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亞米級商業遙感衛星星座,每30分鐘就有一顆“吉林一號”從我們頭頂飛過。
以現有在軌衛星測算,“吉林一號”衛星星座可對全球任意地點實現每天35至37次重訪,為環境監測、農林生產、生態保護等提供了科學的數據支撐。
“從初代衛星的400公斤級降到如今的20公斤級,我們對衛星的‘減肥’效果特別上心?!遍L光衛星黨委書記賈宏光介紹,長光衛星在星載一體化整星設計制造技術方面不斷升級優化,在保證衛星分辨率、幅寬等指標不降低的同時,將單星的研發成本從千萬級降到了百萬級。
“我們幾乎每個月都會成立一個創新小組,解決碰到的各種困難,逐步攻克問題,將新的研究成果應用到新的衛星型號中?!辟Z宏光說。
瞄準遙感行業“數據獲取難、更新頻次低、影像價格貴”的痛點問題,長光衛星不斷推出創新性產品,通過提供海量、優質遙感數據,促進遙感行業生態發展,更好地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2024年全國兩會,“商業航天”作為“新增長引擎”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星河璀璨,群星在軌。分辨率、寬幅等性能進一步提高的“吉林一號”第四代衛星也將在不久的將來“撒”向太空,它們讓世界近在眼前,成為助推東北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宋麗云、劉凡、謝龍、歐陽易佳、董絲雨、皇甫萬里、馬俊華、李成偉、李洋、石天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