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色噜噜在线观看,狠狠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无码热综合无码色综合

人民網
人民網

人民日報海外版關注吉林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住了虎,也保護了人

本報記者 嚴 冰
2024年10月16日08:3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國家公園正式設立三年來,建設成效顯著——國家公園:生態文明建設的亮麗名片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國家公園建設作出安排部署,明確提出要“全面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

  國家公園和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是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重大實踐,也是中國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的重要抓手。10月12日是首批國家公園正式設立三周年,國家林草局日前召開的國家公園和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成效新聞發布會介紹,首批國家公園和國家植物園設立以來,保護格局、保護水平、保護能力等方面進展明顯,成效顯著。

 

  旗艦物種數量持續增長

  國家林草局保護地司司長張利明介紹,國家公園是“國之大者”,是生態文明建設重大制度創新。國家林草局黨組高度重視,堅決扛起國家公園建設的政治責任,會同有關部門、地方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強頂層設計,加快立法進程,強化管理措施,強化支撐保障,全力推動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國家公園從試點探索到正式設立、全面發展,取得了明顯階段性成效和重要進展。去年,國家林草局委托中國科學院等單位50余位專家進行了評估,結果表明,國家公園建設成效顯著。

  旗艦物種數量持續增長。藏羚羊增長至7萬多頭,雪豹恢復到1200多只,東北虎、東北豹數量分別從試點之初的27只、42只增長到70只、80只左右,海南長臂猿野外種群數量從40年前的僅存2群不到10只增長到7群42只。

  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穩步提升。長江、黃河、瀾滄江源頭實現整體保護,保護了70%以上的野生大熊貓棲息地,連通了13個大熊貓局域種群生態廊道。

  民生持續改善。近5萬社區居民被聘為生態管護員,每人年均獲得工資性收入1—2萬元。實施野生動物損害全域保險、生態搬遷、入口社區和示范村屯建設、黃牛集中養殖等一批民生項目,民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游客可以進入相關區域體驗

  實現全民共享是國家公園體制建設的目標之一,公眾很關心,首批設立的國家公園游客能不能進入?

  國家公園中心副主任安麗丹說,生態成果要更多更好地惠及公眾。國家公園實行分區管控,核心保護區嚴格管理,在一般控制區適宜的區域,可以合理規劃科普教育、游憩、生態體驗等活動,游客可以進入相關區域體驗感受。目前,5個國家公園都根據自身獨特的自然和文化稟賦,向公眾開放了豐富的線路和區域。比如,武夷山國家公園有碧水丹山等自然景觀,也有朱熹故里、閩越文化等人文資源。海南熱帶雨林公園設置了10條生態游憩精品路線和科普廊道,五指山、吊羅山、黎母山等都是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片區規劃了廣元唐家河園區、雅安喇叭河園區、眉山瓦屋山園區3條獨具特色的游憩線路以及11處成熟的游憩區域,大熊貓國家公園內羚牛等野生動物的遇見率也很高。公眾可以通過個人預約等方式進入相關區域。

  安麗丹認為,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完整性保護是國家公園建設管理的首要任務,發展要以保護為前提、為底線,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全民共建共享、共同保護、全社會共同參與,是國家公園建設管理的重要基礎。希望把國家公園的保護價值和理念傳遞給每一位公眾,形成廣泛社會共識,凝聚推動國家公園建設的各方力量。希望國家公園之美,能夠吸引更多國內和國際游客來深度探訪。

  下一步,將繼續推動完善國家公園的開放條件、管理制度,打造高品質的自然教育活動,適度發展生態旅游,突出生態、文化內涵,不斷提升游客的體驗感,服務美好生活,構筑精神家園。

  三江源國家公園:

  中華水塔更加堅固豐沛

  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副局長孫立軍介紹,三江源國家公園是中國首批、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國家公園。從2016年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至今,中央相關部委和青海省,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提升水源涵養能力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近5年,三江源地表水資源較多年平均值偏多33.7%,水體與濕地生態系統面積凈增309平方公里,水源涵養量平均增幅達6%以上。生物多樣性得到極大恢復,過去難得一見的雪豹、歐亞水獺、兔猻、藏狐、白唇鹿頻頻現身,整個生物鏈基本形成良性循環。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平均在99%以上,出境水質40%達到一類以上,天更藍、水更清、草更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江河源頭再現千湖美景,中華水塔更加堅固豐沛。

  目前公園實現了共建共享共治。一方面,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企業、民眾、非政府組織以及社區參與投身國家公園建設。另一方面,通過“一戶一崗”生態管護員制度,讓當地的原住民成為保護管理的主體,端上了綠色碗,吃上了生態飯,由草原利用者變為生態守護者和改革紅利獲得者。

  公園還實施了一系列生態保護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包括黑土灘治理、退化草原改良、人工種草、沙化土地治理、有害生物防控、人類活動遺跡修復工程等。2016年,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成立之后,在三江源一期、二期保護工程投入235.64億元的基礎上,又先后投入86億元用于生態保護修復、民生改善、基礎設施建設等。這些投入,為打造國家代表性和有世界影響力的自然保護地典范奠定了堅實基礎。

  大熊貓國家公園:

  大熊貓野外種群數量增長

  四川省林草局(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省管理局)副局長陳宗遷介紹,大熊貓國家公園涉及川陜甘三省,區劃總面積2.2萬平方公里。四川省是大熊貓科學發現地和現今分布中心,片區面積1.93萬平方公里,占公園總面積的87.7%,涉及7個市(州)、20個縣(市、區),涵蓋四川省大熊貓棲息地1.39萬平方公里,分布野生大熊貓1227只,分別占公園總量的92.7%和92%。四川片區生態系統功能持續向好,主要保護對象的種群數量穩中有升,有效保護了全國64.8%的野生大熊貓,取得積極成效。

  目前公園大熊貓野外種群數量增長。拖烏山、泥巴山、二郎山等重要生態廊道修復區域已發現大熊貓活動32次,重點區域大熊貓數量增加50只,四川片區大熊貓野外年遇見率由178只上升到185只。今年,在石棉縣公益海區域,巡護員拍攝到兩只大熊貓求偶畫面,并現場采集了糞便。經科學分析,兩只求偶的大熊貓分別是野化放歸的“淘淘”(雄性,2012年10月在栗子坪保護區放歸,放歸時2歲)和“華妍”(雌性,2016年10月在栗子坪保護區放歸,放歸時3歲)。這是首次采集到幼年大熊貓放歸成年后,融入當地種群,參與交配繁殖的確鑿證據,標志著大熊貓野化放歸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大熊貓“傘護效應”顯著。大熊貓之外的金絲猴、雪豹、紅豆杉等8000多種伴生珍稀動植物得到良好保護。國家公園內還發現一批新種,重要自然景觀與遺跡同步保存完好。

  武夷山國家公園:

  推動保護、發展、民生相統一

  武夷山國家公園福建省管理局局長方燕鴻介紹,近年來,公園始終圍繞“文化和自然遺產世代傳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典范目標,不斷推動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相統一。

  公園突出自然和人文兼備,保護傳承珍貴遺產。武夷山國家公園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遺產地,生物多樣性富集,文化底蘊深厚。公園始終以保護生態、人文資源為首要目標,先后實施森林雷擊火防控、衛星綜合監測和智能視頻監控項目,建立文物資源數據庫和文物數字化及展示平臺。同時,組建專業應急處置隊伍,落實全域“網格化”監管,構建國家公園及周邊一體化松材線蟲病防控體系,有效保護和傳承了重要自然景觀和人文遺跡。

  公園還突出保護和發展兼容,促進綠色協調發展。武夷山國家公園福建片區涉及4個縣(市、區)的4.58萬人,保護與發展矛盾突出。公園始終以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重要任務,在嚴格保護的前提下,建立“一中心四服務”(以社區群眾為中心,服務綠色產業、服務環帶建設、服務前置審核、服務環境整治)協調發展機制,支持打造生態茶園和國家公園1號風景道,不斷壯大茶、旅、竹等綠色產業,健全和落實生態補償機制,促進生態保護與社區經濟協調發展。據調查統計,園內桐木村2023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8萬元,比園外高1.44萬元,年均增長8.86%。“武夷山國家公園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入選《自然資源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

  公園更突出科研和游憩兼具,建立全民共享機制。武夷山國家公園自然景觀多樣,物種資源豐富。始終著眼于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著力深化1+N科研戰略合作,落實與多個科研機構簽訂的戰略框架協議,開展多領域、多課題合作研究。著力打造1+N科普宣教品牌,將科普宣教融入全域游憩,多層次、廣覆蓋開展科普進校園、“關注森林 探秘武夷”等自然教育活動,與美國、法國、加蓬等國的國家公園開展合作交流,舉辦“中法國家公園體系對話”活動。著力健全“1+N”科研監測合作機制,建立監測指標評價體系,持續開展生物資源本底調查和水、土、氣、生等生態要素監測。監測結果顯示,地表水水質優級監測點占比從95.7%上升到98.5%,森林植被固碳釋氧量與2022年相比平均上升12.5%;生物多樣性更加豐富,新調查到12個中國新記錄種、34個福建新記錄種,創建以來累計發現34個新種。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

  管住了虎,也保護了人

  在首批設立的五個國家公園中,只有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是以虎豹等頂級捕食者為主要保護對象的國家公園,隨著虎豹數量的不斷增加,會不會和原住民產生矛盾沖突?作為國家公園管理機構是怎么應對這些矛盾沖突?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段兆剛介紹,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的核心任務,就是保護東北虎、東北豹這兩大旗艦物種為代表的溫帶森林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完整性。同時,統籌生態保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推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先行示范區。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從2017年開始試點以來,始終堅持常態化開展保護巡護、清山清套,嚴厲打擊偷盜獵和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修復棲息地、打通野生動物跨境通道,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綜合治理,使野生虎豹及其傘護下的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得到了有效恢復。目前穩定生活在公園內的野生東北虎豹數量已經從試點前的27只和42只,分別增長到70只和80只左右,虎豹的主要獵物——野豬、狍、梅花鹿的種群數量也都增長了1倍以上,實現了“王者歸來”。

  隨著虎豹等野生動物數量的不斷增多,人獸沖突的矛盾和風險也確實在增加。過去數十年難得一見的野生虎豹,現在經常光顧道路和村屯,野豬、狍子、梅花鹿等也經常啃食莊稼和幼苗幼樹。山野菜采摘、種植養殖等生產經營活動,也因為村民擔心人身安全受到一定影響。

  段兆剛說,緩解人獸沖突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要求,公園相繼采取了一系列辦法,建設人虎沖突預警體系,開展物理圍欄防范工程試點,實施虎豹等野生動物損害補償,推行生態管護員“一戶一崗”政策。一方面引導原住民參與保護巡護工作并在保護中受益,另一方面補償原住民因保護虎豹而受到的經濟影響。2023年第四季度開始實施,從園區居民中選聘生態管護員7874人,戶均增收約1萬元,有效解決了園區居民生產生活受限問題,顯著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一系列措施的推行,有效降低了人獸沖突矛盾與風險,也使我們基本管住了虎,也保護了人,初步實現了“虎豹歸山、人虎兩安”的目標。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歡迎感受“夢幻雨林、淳美黎鄉”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副局長王楠介紹,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總面積4269平方公里,約占海南島陸域國土面積的1/8,范圍涉及9個市縣。建立協同聯動、高效順暢的國家公園“園”“地”融合發展機制是工作重點,公園重點在建立省級國家公園工作協調機制、調整優化基層社區協調委員會架構、著力推動綠色發展和民生改善等方面進行了探索和創新。

  目前公園正在加快建設環國家公園旅游公路、完善路網體系,并規劃發展生態旅游、自然教育、休閑康養等綠色產業,研究劃設環國家公園綠色產業發展帶,引導和推動國家公園所涉市縣綠色轉型。將進一步簡化優化園區內建設項目審查審批手續,為社區居民生產生活和民生保障提供便利,并結合公益林直補、生態管護員選聘、示范社區建設等方式,多渠道增加社區居民收入,讓他們通過國家公園保護和建設而受益、獲利。

  王楠表示,誠摯邀請社會各界人士多到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做客,感受“夢幻雨林、淳美黎鄉”的優美景致,共同守護和建設好我們的美麗家園。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張志翔告訴本報記者,生物多樣性保護主要形式包括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其中,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開展生物多樣性就地保護,而國家植物園體系開展生物多樣性遷地保護,自然保護地體系和國家植物園體系共同構成了中國植物多樣性保護網絡,科學有效地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

  國家林草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正在同時建設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和國家植物園體系,將有機統籌就地保護與遷地保護,顯著增強生物多樣性保護能力,形成國際領先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新格局,為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責編:李洋、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