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新中國成立75周年·尋訪老兵足跡 講好英雄故事 傳承紅色精神”主題宣傳活動
老兵安福英:保和平 衛祖國 就是保家鄉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1951年,17歲的安福英參軍,他和戰友一起聯名請愿,表達了想要在戰場報國的意愿,他和戰友們跨過鴨綠江,奔赴抗美援朝的戰場。
安福英作為干部處文書入朝作戰,肩負著干部質量統計、改制前的軍銜鑒定及登記工作,為后來的軍銜改制做準備。他負責每個月送干部質量統計表,由于戰地情況復雜,快速又便利的交通工具只有摩托車,但順利時往返時間也要近8小時。
有一次,他像往常一樣送機要文件,摩托的噪音使他無法察覺空中的敵軍飛機。見到遠處的田間有人向他招手吶喊,以為是朝鮮百姓向他致意,便繼續向前疾馳,他心里只有一個信念,就是一定要用最快的時間完成任務。當他發現山上的隱蔽處又有老百姓對他一邊喊一邊指著天上時,他才抬頭看到了空中的敵軍飛機,當即便加大油門沖進樹林,才躲過了一場災難。
每次去志愿軍指揮所開會都是冒著生命危險的。目標小又容易隱蔽的交通工具只有摩托車,但路上隨時都會被敵軍的飛機發現。有一次安福英正在指揮所開會,敵軍的飛機發現了他們,雨點般的炸彈落了下來,對著他們一陣狂轟濫炸。緊要關頭,安福英和戰友舍生忘死,冒著生命危險將首長護送到了防空洞,又躲過了一場災難。
在戰爭中努力工作,在工作中努力學習。安福英白天在前線與敵人進行殊死戰斗,晚上就在步兵坑道里進行記錄,及時更新干部工作情況。戰場上,他是沖鋒陷陣的戰士,戰壕里,他是不知疲倦的文書及兼翻譯官。
安福英是朝鮮族,會朝鮮語是他的優勢,但漢語在彼時也是他的劣勢。為了讓中朝軍民的信息溝通準確無誤,身邊但凡有漢族戰友有空,安福英就抓緊一切機會學習。
1953年,隨著國內軍隊干部軍銜制開始推行,由于安福英精通雙語,同時具備部隊干部的基本素養,上級領導安排他承擔起軍隊干部資格的審核、鑒定與謄錄等工作。危機和忙碌與共、戰斗和學習并存的日子始終陪伴著他在朝鮮戰場的戰斗歲月。
戰情緊、任務重、標準高,但安福英不僅完成了本職工作,還額外完成了翻譯工作,他因此榮立三等功。他認為,“這是我畢生的榮耀,也是我畢生的驕傲。”
“停戰后,部隊戰友們從各個防空洞、坑道里跑出來,蹦啊跳啊,開心歡呼。”說起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安福英一臉開心、驕傲。
“要聽黨話,在各自的崗位上好好努力,為祖國做貢獻。”安福英寄語年輕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