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糧食作物不絕種就不會挨餓?并非如此
流言:氣候變暖雖然會造成物種滅絕,但只要我們種的糧食作物沒有滅絕,就不用擔心餓肚子。
真相:其實氣候變化會減少常見作物的野生品種,讓農業更脆弱。
從一碗米飯到一杯咖啡,科學家們表示,除非我們能讓它們抵御氣候變化,否則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食物可能會變得更加稀缺。這是因為更熱的天氣、更長時間的干旱和更強烈的風暴正在成為新的常態,世界各地的物種已經感受到影響,這些物種里自然也包括常規作物的“備胎”——它們的野生近親。
常見作物野生近親,難逃氣候變化影響
在1萬多年的時間里,人類一直在使用選擇性育種來讓水果和蔬菜適應特定的生長條件,而今天的生長條件正在以驚人的速度變化。使作物有利可圖的育種也使它們容易受到氣溫上升、干旱、暴雨、新疫病或蟲害的影響。當穩步選擇“最佳”性狀(比如高產)時,我們就會失去植物基因的某些類型,這就會直接導致失去遺傳多樣性。
“精英”作物進一步適應氣候變化和其他挑戰的潛力是有限的,而作物的野生近親則是用來培育適應更熱、更冷、更干燥、更潮濕、更咸和其他困難條件的作物的關鍵工具之一,但氣候變化導致它們受到棲息地破壞、過度捕撈、氣候變化、污染、入侵物種等因素的影響。
2021年9月發表的一項研究中分析了224種與玉米、土豆、豆類、南瓜、辣椒、香草、鱷梨、皮番茄和棉花作物密切相關的植物的生存現狀,結果發現,因為野生棲息地已被人類利用,再加上傳統農業系統向機械化轉變,以及除草劑和殺蟲劑的廣泛使用,所以35%的野生物種面臨滅絕的威脅。
滅絕是永遠的,這不僅是它們在地球上進化和持續的損失,也是我們未來食物的損失。讓人揪心的是,這項研究中面臨滅絕的野生作物近親中有16種是被人類選中培育更能適應氣候變化、極端天氣和其他威脅的糧食作物。其中包括培育耐寒的南瓜、高產的玉米、抗旱和抗晚疫病的土豆,如果它們滅絕,下一步的工作自然也就無從說起了。所以研究人員呼吁,必須通過可持續和多樣化的農業生產在地面上保護這些物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