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軍地連續5年開展尋訪老兵主題宣傳活動——白山松水傳唱英雄故事
抗美援朝老兵李玉奎講述戰斗故事。李強攝
“真沒想到,有朝一日,我能從藝術家的畫作里重回戰火紛飛的年代,看到當年的自己?!?0月18日,重陽節到來之際,吉林省軍地聯合舉辦的“尋訪老兵足跡、講好英雄故事、傳承紅色精神”主題宣傳活動作品展在吉林省圖書館開幕。93歲的抗美援朝老兵劉興起看到以自己為原型創作的藝術畫作,激動不已。
1950年,20歲的劉興起成為一名志愿軍戰士,奔赴抗美援朝戰場。在激烈的戰斗中,他臉部被炮彈炸傷,仍繼續沖鋒。70多年過去了,老人家臉上的傷疤依然醒目,成為那段歷史的見證。
在吉林,像劉興起這樣的參戰老兵還有很多。白山松水是東北抗日聯軍創建地、東北解放戰爭發起地、抗美援朝戰爭后援地……革命戰爭年代,數十萬吉林兒女勇赴國難、血灑疆場,為建立新中國、保衛紅色政權作出卓越貢獻。
“隨著時間流逝,老兵們的年齡越來越大,那些承載著戰火硝煙的記憶日益遠去,挖掘老兵事跡,已刻不容緩。”吉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6月起,他們組織軍地媒體及文藝界人士深入老兵所在鄉村、社區,面對面采訪、心貼心交流,搶救性挖掘老兵英勇事跡、整理珍貴記憶、留存參戰實物、拍攝影像資料,并以老兵事跡為原型,創作多種類型的文藝作品。據悉,吉林省軍地已連續5年聯合開展“尋訪老兵足跡、講好英雄故事、傳承紅色精神”主題宣傳活動。
光影流轉,時間定格。在閃爍的淚光中、在斑白的鬢發間、在深深的皺紋里,凝結著一位位老兵的熱血記憶。
經過近4個月實地尋訪和集中創作,10月上旬,主題宣傳活動告一段落。各級媒體平臺集中報道老兵和軍烈屬先進事跡,刊發稿件300余篇;600余名文藝工作者以多名老兵事跡為原型,創作了數千件文藝作品。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的時代凱歌,在白山松水間傳唱。
“看到這座雕塑,我想起了當年抗美援朝戰場上那些沒有回來的戰友。如今國家強大了,生活富裕了,我要替犧牲的戰友好好看看這繁華盛世?!闭褂[活動現場,抗美援朝老兵李金福在一座名為《豐碑》的雕塑作品前佇立良久。雕塑以長津湖戰役為原型創作,年輕戰士冷峻的面龐上寫滿了對祖國赤誠的愛。
“李老,您當初為什么當兵?”“保家衛國啊!”當年的誓言依然鏗鏘有力。1948年,年僅14歲的李玉奎參軍入伍,先后參加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在朝鮮山區,為了不暴露位置,他和戰友們憑借矯健的身手在夜色掩護下穿梭于山間戰場。如今老人步履蹣跚,在家人攙扶下,他展示著珍藏的軍功章,布滿皺紋的臉上煥發著光彩。
一張張照片、一份份影像、一件件文藝作品,帶領觀眾穿越時空,重回驚心動魄的戰場。老兵吳化南看著展覽區的攝影作品,淚眼婆娑。今年96歲的他記憶力日漸衰退,但講起戰斗故事如數家珍?!皠側胛椴痪?,就趕上了遼沈戰役。有一回,炸彈在身邊爆炸,我被塵土掩埋,使盡全身力氣從土堆里爬出來,繼續戰斗……后來,我隨部隊抗美援朝,參加了上甘嶺戰役。子彈打光了,我們就和敵人拼刺刀,戰友一個接一個倒下……”講到這里,吳化南哽咽了。他的小腿上,有一道流彈穿透留下的傷疤,那是老人軍旅歲月的印記。
“一個人的記憶是故事,一百個人的記憶是歷史。記錄挖掘老兵故事,為老兵留念,為歷史留影,這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戰斗。”該省退役軍人事務廳新聞處處長趙建龍介紹,采訪過程其實是一邊認識老兵,又一邊和他們告別的過程?!吧诺乃俣茸屓藝@息。有一位老兵前一天晚上剛和采訪組敲定了采訪時間。誰料,次日清晨,采訪組得知老兵已經辭世……”說到此處,趙建龍眼圈微紅。
據悉,該系列活動開展5年來,吉林省新聞工作者累計寫稿2500余篇,各行各業藝術家以老兵為原型創作藝術作品5000余幅(件),各類媒體發布、轉載老兵事跡300余萬次,相關老兵事跡網絡點擊率超千萬次。
歲月更迭,老兵不老。在厚重的國家記憶中,他們不曾老去,永遠是意氣風發、保家衛國的少年;在民族的歷史長河中,他們披荊斬棘,點點滴滴凝成時代精神催人奮進?!拔覀兺诰蚶媳适?,將他們的事跡以各種形式留存、傳揚,就是想讓這種精神成為全社會奮進的力量。”吉林省軍區相關負責人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